本篇文章1613字,读完约4分钟
旅游扶贫作为创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式、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载体,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修武县逐步发挥旅游特点和产业优势,以旅游产业和贫困村融合快速发展为依托,以加快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为线索,探索形成核心景区拉动、乡村民宿拉动、旅游产品拉动、龙头公司拉动四种模式,形成旅游业态
云台山景区提供就业岗位
云台山东西区作为修武旅游快速发展的核心,跨越七贤镇、云台山镇、西村乡三个乡镇,景区良好的快速发展势头使附近乡村的贫困阶层脱贫致富。
云台山镇东岭后村贫困家庭武银枝,家庭4人,年家庭人均纯收入2726元。 在云台山景区协调的帮助下,武银枝的儿子张冬冬进入景区做清洁工的工作,月平均工资2000元,公司为此缴纳了五险一金。 目前,其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突破5800元,今年年底可以脱贫。
通过云台山景区直接推进就业,已有19户57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。
云台山景区还计划实施总投资105亿元的10个积分项目,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,将带来100个就业岗位。 近日,云河谷、云台山小吃村等项目相继完成。
乡村的民宿业扩大增收途径
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,特别是民宿、家庭酒店等经营方式的兴起,为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。
修武县以快速发展农村民宿为推进农村旅游突破口,出台《关于推进农村特色民宿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7个政策性文件,投资5000万元建设民宿旅游环线,建设西村、金岭坂村等8个总投资91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,建设贫困地区的
组织云台山镇、西村乡着力推进脱贫攻坚,支持贫困群众参加乡村旅游服务接待,鼓励贫困群众参加民宿业经营。
宏宿屋主,387◇玉川原是云台山镇一斗水村的贫困者,在镇党的支持下,他利用自己的房子,经营6间标准房,开展住客服务,每间收取80~100元。 目前,其家庭人均年纯收入5759元,已经摆脱了年贫困。
在西村乡双庙、嫁妆等村庄,已有29户86人通过快速发展民宿经营和家庭酒店经营实现增收、脱贫,实现了每户年增收1.5万元。
旅游产品促进脱贫
我现在通过开发根雕艺术品,年均增收1.5万元,到了年底,我已经摆脱了贫困。 一斗水村的村民李旗山说他一边忙于雕刻,一边不时有客人进来询问根雕的价格。
年,修武县共接待了956万人次游客。 得益于巨大的旅游市场,该县迅速发展了核桃、山楂、柿子、山芋、蜂蜜等旅游产品的种植、加工、销售,带动了贫困群体的增收。
西村乡规划建设双庙村双峡市场、甲板创村象鼻山市场、嫁村旅游市场等5个旅游市场,使周边群众脱贫致富。
其中双峡市场设有41个经营摊位,21个贫困者年均增收1万元。 象鼻山市场设有就业岗位120多个,预计每年增收26户贫困者5000多元。 在嫁妆村旅游市场的陪同下,共设立特产摊位19家,14家贫困者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。
特别是位于青龙峡景区的嫁妆村,通过挖掘其历史传说,构建中国爱情第一村的旅游ip,全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,积极吸引贫困群体经营旅游产品,使19人脱贫增收。
领先企业领导产业扶贫
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,修武县因地制宜规划扶贫产业项目,发挥龙头公司辐射带动作用,采用产业扶贫资金资本收益模式,使龙头公司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,带领贫困群体走向脱贫致富之路。
耶封镇政府与公司信息表态协商,将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以资本收益形式投入云台冰菊基地建设,公司每年按投资的10%分红给贫困者,125户贫困者每年可增收800元。
西乡政府与贫困者、公司签订三方资金资本收益协议,将272户贫困者213.3万元至户增收项目资金以公司流动资金的形式,投入西村乡绞吸瓷小城镇项目建设,每年每户保底收益785元。
修武县结合实际,立足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,充分利用旅游+理念,制作旅游扶贫富民副本,推动贫困群众收入增长和脱贫致富。 年以来,修武县共有663户2321人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脱贫,其中山区脱贫的占65%以上。
标题:“旅游扶贫,作为革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法、提升贫困地区“造血功能””
地址:http://www.aytygbc.com/alxxs/6480.html